最近好來多診所調理的準媽媽都進入懷孕後期嘅大直路。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下產後調理4 個階段,以及相應的飲食建議和中醫補品,讓媽媽們能夠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調理,改善產後不適症狀,恢復到懷孕前的最佳狀態。
不需要! 而且,產後不宜立即進補,媽媽要在惡露排除乾淨後再按體質進補。中醫認為產後婦女「多虛多瘀」。產婦分娩過程中消耗大量能量,導致元氣耗損,只有透過循序漸進的調養,才能真正讓產後媽咪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。
第1步:休養期(0-7日)促進惡露排出
產婦身體虛弱,飲食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為主。這個階段要把惡露排除乾淨,不宜進補。中醫常用 「生化湯」養血祛瘀,溫經止痛,促進子宮復原。(服用前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)
第2步:溫補期(8-22日)調理脾胃
由於分娩時消耗了大量元氣,產後婦女脾胃較為虛弱,容易出現胃脹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,這個階段宜調理脾胃,提升產婦消化吸收力,幫助催乳。為了減少腸胃負擔,最好少食多餐。中醫常用黨參、 茯苓、山藥等中藥補氣健脾。
第3步:大補期(23-30日)益氣養血,補肝腎,壯筋骨
產婦的身體機能應大致復原,可以服用人參、高麗參、 鹿茸等補品。懷孕後期對產婦腰背部造成負擔,令產婦常受腰背痛困擾。分娩過程耗氣傷血,產後容易有疲倦乏力情況。此階段可以服用益氣養血,補腎壯骨等食品。
第4步:保養期(31天後) 補腎養血,固本培元
媽媽身體氣血已基本回復,可繼續調理身體,促進身體恢復。媽媽可以跟據個人體質進補,改善產後出現腰痛、脫髮、頭暈、便秘、缺乏乳汁、尿頻等問題。亦建議產後媽媽可以透過適量運動來恢復體態。
傳統觀念認為產後應盡快進補,讓身體加快復元,但過早和過量食用燥熱補品可能導致媽媽上火,引發便秘、失眠、乳汁堵塞等問題。因此,產婦進補時應該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藥膳,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。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,建議諮詢相關註冊中醫師。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如有疑問,請諮詢相關註冊中醫師。